2012年4月14日,“数学建模30年看大学数学教与学的改革”学术报告会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举办。 此次学术报告由天津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天津赛区组委会共同主办。学会理事长、南开大学陈永川教授,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、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,天津市教委高教处张卫国处长,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天津赛区组委会副主任、天津大学边馥平教授等出席会议。报告会由边馥萍教授主持,天津市各高校15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。
天津市教委高教处张卫国处长向郝校长来到南开大学,对天津市大学生数学建模工作给予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!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,与郝校长多交流、多沟通,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。张处长还表示,天津市将会继续重视数学教育,在今后的工作中,按照全国组委会的要求,加强工作与组织,共同把天津市大学生数学建模工作做得更好!
接下来,郝志峰教授从“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”与“创新能力培养与数学教学”两方面,为大家带来了题为“数学建模30年看大学数学教与学的改革”的精彩报告。他曾先后主持开发了教育部首批网络课程《线性代数》等,两次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;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”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,荣获广东省“五四”青年奖章、广东省“丁颖”科技奖;目前还担任教育部高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、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。
郝志峰教授首先给出了数学建模30年、一步步扎实推进的三个阶段:数学模型课程进入课堂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,数学实验课程进入大学课堂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,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有机融入。
在“创新能力培养与数学教学”方面,郝志峰教授指出: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;其迅速发展推动了高校的数学教学改革;推动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指导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。他还讲到了“从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”,“从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看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”。
数学建模对于大学数学教与学的改革,重要的环节是创建了新型的教学结构。郝志峰教授认为,传统的教学结构,毫无疑问是老师、学生与教材,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(因为所谓教学方式的改革,不是体现在媒体上,而是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)。说到改变、创建,我们需要承认的是:传统的很多教学方式,仍然是对的,仍然是好的。只是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重教轻学,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有没有学的内容,还是有, 但相对说来,它比较重视“传、授、解”,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明显。但关键问题在于,到底是老师在学还是学生在学?MIT数学系前主任Arthur Mattuck就为年轻的老师们专门写了一本书,书名叫《火炬还是消防队》(《The Torch or The Firehose: A Guide to Section Teaching》),原因是在MIT有这么一句俚语:在MIT读书,犹如在消防水龙头上喝水(Getting an education at MIT is like trying to drink from a firehose)。意思是:MIT的教授各个学识渊博,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教给学生,就会使学生觉得像被膀大腰圆的消防队员硬给嘴里塞水龙头一样——犹如恶魔一般。所以这位MIT的老教授提醒我们:即使我们很善良地想给学生很多知识,也辛苦地去做了,但是也要意识到:学生更希望看到的是我们要像一个火炬手,不断地诱导。
现在全世界都公认,学生越来越聪明,也越来越调皮。那么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?郝志峰教授讲到自己的观点——那就是兴趣,并就信息化教学(以信息技术为新技术的信息化建设的新型数学教学结构改革)的特征,逐一指出“提高学习兴趣”在这些特征处的关键所在,问计于在场的数学老师。首先,交叉学科、带实际情境的可延伸模块太少,尽管前面的改革已经实现了一些案例,但是适合于你班级和同学的案例正缺乏,那么针对我们这个层次的同学,该如何组织?第二,学习到底是一个独立学习的环境,还是协同学习的环境?我们的数学课能不能拿出10%的学时来做这方面的改革?第三,老师在数学课堂上,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帮促者(当然,这不是要否定师道尊严),那么该如何做好诱导?第四,同一个班上的学生,程度差异很大,针对这样的异质分组,我们该如何组织教学?信息化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,使学习快的三步并作两步跑,学习程度一般的多设计几个台阶?最后一个,也是最困难的,就是基于学习效率/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。如何审核学习效率,比如假设学生是0,如何审核他学到了0.2还是0.3?这通过考试能否真正实现?还有,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就是面向过程的评价。不可否认,从错误中学习印象更深刻,并且错误又是带有个性化的,那么信息化能不能够带来针对学生错误思想(就是学习过程)的个性化教学?关键又是怎么做?
最后,郝志峰教授总结到,当我们今天把信息化、数学建模(作为基本的案例库)、学习过程融合在一起时,我们怎么去带来数学教—学的变化?关键是我们 要关注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变化。而对于上面提及的问题,他讲到:“前面提到数学建模的背景,就是希望大家看到数学建模的过程,尽管当初走得每一步都很艰辛,但在这方面,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”,给大家带来希望与启迪。
郝志峰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,语言形象生动。大家更从郝教授提出的前瞻性、深层次的问题中得到了启迪,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报告之后,天津市教委高教处缪楠老师还对天津市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做了安排。 |